博客
关于我
《Linux系统调用: brk,sbrk》
阅读量:249 次
发布时间:2019-03-01

本文共 568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 分钟。

一、介绍

进程可以通过增加堆的大小来分配内存,所谓堆是一段长度可变的连续虚拟内存始于进程的未初始化数据段末尾,随着内存的分配和增加,通常将堆的当前内存边界称为"program break"(程序中断)

二、接口定义

#include 
// 这两个函数都是调整"program break"(程序中断),改变堆的大小// 直接给定内存地址进程设置int brk(void *addr);参数: addr: 给定的内存地址 返回值: On success, brk() returns zero. On error, -1 is returned, and errno is set to ENOMEM. // 当前基础上增量// sbrk(0) 可以返回当前当前"program break"的位置void *sbrk(intptr_t increment);参数: increment: 给定的增量,单位是byte返回值: On success, sbrk() returns the previous program break. (返回上一次的地址,而不是最新的地址) On error, (void *) -1 is returned, and errno is set to ENOMEM.

 

转载地址:http://tmkt.baihongyu.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Mysql学习总结(65)——项目实战中常用SQL实践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6)——设置MYSQL数据库编码为UTF-8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7)——MYSQL慢查询日志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8)——MYSQL统计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数据 SQL 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9)——Mysql EXPLAIN 命令使用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MySql之ALTER命令用法详细解读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0)——MySQL 优化实施方案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1)——MySQL 重复记录查询与删除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1)——数据库介绍(MySQL安装 体系结构、基本管理)再回顾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2)——MySQL 开发者开发,设计规范再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3)——MySQL 查询A表存在B表不存在的数据SQL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4)——慢SQL!压垮团队的最后一根稻草!
查看>>